以下是几个体育项目与健康管理紧密结合的典型案例:
1. 江苏省运动促进健康优秀案例优秀基层案例: 江苏省通过运动促进健康站,整合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多位一体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运动促进健康站配备了体质和健康评估指导区、体质和健康检测区、运动健康服务区等功能区域,提供检测、评估、运动、理疗、急救等设备。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慢病及亚健康人群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处方和指导,显著提升了签约居民的运动质量与安全。
2. 宁波市体育局“体医融合”工作: 宁波市体育局通过成立宁波市体育科学研究所和青少年运动健康管理中心,集聚医学专业人才和体医融合复合型人才,探索构建“体医融合”新模式。与多家医院合作,开展脊柱侧弯综合防控试点筛查,推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提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内涵。
3. 苏州吴江区平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该中心利用中国传统运动八段锦,帮助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2021年至今,中心参与了江苏省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项目,并对项目前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和健康相关行为进行评估,以了解项目实施后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近期效果。
4. 建设活力校园,完善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体系: 奎文区教体局通过综合性运动干预项目、体育课程一体化项目和生长发育与运动健康促进项目,推动学生体质提升。通过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体育参与兴趣,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拥有体育精神。
5. 2023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发布的2023年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优秀案例中,包括面向大众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科普运动健康知识、运动干预糖尿病控糖、体态评估与功能动作筛查等志愿服务活动。这些活动通过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的协同,助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
这些案例展示了体育项目与健康管理在多个层面的紧密结合,从社区基层到学校教育,再到专业志愿服务,都体现了体卫融合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温州市仰义第一小学积极探索体育项目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以篮球运动为核心,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本文将详细介绍该校的实践案例,以期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
温州市仰义第一小学位于新居民子女较多的地区,学生运动指数普遍较低,运动时间不足,运动习惯薄弱。针对这一现状,学校决定以篮球运动为切入点,通过“双减”政策下的体育作业,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改进。
1. 以篮球为核心,丰富体育课程内容
学校将篮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基础篮球、花式篮球、竞技篮球等专项篮球运动。通过多样化的篮球课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2. 制定“两凸”三有”的体育作业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素质、性别等因素,制定了“两凸”三有”的体育作业,即凸出运动能力、凸出体质健康,有内容、有强度、有时长。通过篮球、跑步、跳绳、仰卧起坐等项目的训练,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3. 校内外联动,实施体育作业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将学习日和节假日纳入体育作业的实施范围。通过校内外篮球场、摸高器等设施,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锻炼场所。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户外运动,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4. 分层教学,制定篮球考级标准
学校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层次,制定了篮球技能标准要求,并建立了初、中、高级共44个分层的动作。通过篮球考级,让学生清晰理解自己的目标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 云端指导,提供运动推荐清单
学校通过公众号推送篮球操、花式篮球、自选体育运动推荐清单等,为学生提供云端的运动指导。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
通过实施篮球运动与健康管理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温州市仰义第一小学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学生运动指数明显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运动指数有了明显提升,运动时间充足,运动习惯逐渐养成。
2. 体质健康水平显著改善
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改善,身体素质明显提高。
3. 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
篮球运动的开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温州市仰义第一小学的实践案例表明,体育项目与健康管理紧密结合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其他学校可以借鉴该校的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本校的体育与健康管理模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全国热线:185-5513-1902
座机:0580-41379604
邮箱:nbNzHT@163.com
总部地址:甘肃省贺兰县德榜路929号
im电竞官方公众号
im电竞家长在线
均瑶医疗成员机构
PECS中国区教学示范基地
中国康复医学会高级会员单位
中国社会企业认证“金牌社企
残联定点康复机构(部分服务中心)
Copyright ©2015-2025 im电竞,im电竞最新版,im电竞Android下载,im电竞APP下载,im电竞在线入口,im电竞信誉网站,im电竞手机版,im电竞手机注册,im电竞手机APP,im电竞手游,im电竞网游 版权所有 川ICP备2023053127号